“作为汽车从业者,我们认为汽车测评的初衷在于为用户提供真实、客观、有价值的信息参考,帮助用户做出满足自己需求的购车决策。而不能站在商业化的立场,为商业利益背书,成为‘营销式’‘表演式’的测评。”8月11日,岚图汽车CEO发文抨击部分汽车测评行为。
卢放指出,当前汽车测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状态,但同时也因专业性、公正性等问题引发了一些争议。在其看来,汽车作为高度复杂的工业产品,汽车测评涉及多领域专业知识,对具体场景、使用条件都有极高的要求;并且不同群体对汽车的认知和需求存在很大差异。因此,汽车测评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很难有一种测评能够包罗所有,从360度全面评价一款汽车的优劣。
卢放警告,任何以偏概全、“盲人摸象式”的测评,不仅影响用户的购车决策,久而久之,还会对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。其认为,汽车测评应坚定地站在用户的立场这是其公信力的基础所在。
“我们呼吁,测评者、厂商和用户都应该回归理性,科学严谨,以更专业的精神对待汽车测评。我们应该更重视用户的真实反馈和使用体验,让专业测评与用户口碑良性互动,把‘测评’转化为用户真心实意的‘好评’,营造更健康、更成熟的市场环境,共同推动汽车测评行稳致远。”卢放说道。
近期,有多个汽车测试都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。比如:懂车帝7月的智能驾驶测试;7月底理想i8与8吨重卡对撞测试;以及近期的易车2025新能源极限续航测试。其中,讨论度最高的就是理想i8与8吨重卡对撞测试。由于对撞后重卡被撞“掉”车头。这一测试结果却引发网友质疑,认为其卡车车头可能没有锁。随后东风柳汽更是连发多条动态,直至测试过程可能造假。在舆论发酵多天后,这件事最终以理想、中汽研和东风柳汽三家的联合声明而结束。
在此之前,已经有多个官媒批评营销式测试。比如,8月8日,《半月谈》发表文章《杜绝‘营销式’测试!莫让安全测试沦为作秀表演》,该文评论“碰撞测试”这一原本被视作衡量汽车安全性的专业评测,在这场风波中似乎变了味、走了样,这些“夺人眼球”的测试设计,实质上是部分企业为制造视觉冲击效果而策划的营销手段。
这篇文章还指出,这种营销导向的测评模式存在多重隐患。一方面,容易造成消费者安全认知偏差。另一方面,部分检测机构采用收费服务模式,在承担企业委托测试任务的同时,其独立性与公正性难以保证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种恶性竞争容易造成对行业生态的破坏。
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,炒股配资开平台,十大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