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9日,量化派科技有限公司第五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,中金公司与中信证券联手保荐的阵容,难掩其IPO长跑中的尴尬。这家成立11年的企业,从曾经的助贷“明星”转型电商平台,却始终未能摆脱金融业务的阴影,在对赌协议的重压与业务合规的争议中步履蹒跚。
量化派的IPO之路堪称坎坷。早在2017年,其前身量科邦集团就曾筹备赴美上市,最终折戟沉沙。2022年转向港股后,四次递表均无下文,如今第五次冲刺,距离首次港股递表已过去两年有余。监管关注始终是悬在其头顶的利剑,2023年证监会就曾针对其助贷业务资质、核心平台“羊小咩”的大量客户投诉等问题展开问询,这些疑问至今仍未完全消散。
驱动量化派频繁闯关IPO的核心动力,是压顶的对赌协议。2022年5月,量化派与股东签署的协议赋予部分投资者赎回权、清算优先权等特殊权利,赎回金额按“年复利10%的原始投资回报”与“原始投资120%加应付股息”两者孰高计算。这一协议直接导致公司背负巨额金融负债,截至2025年5月底,附带优先权的金融工具余额高达18.11亿元。对量化派而言,上市几乎是唯一的破局之道——唯有成功挂牌,才能消除这些特殊权利工具的影响,从净负债状态回归净资产状态。
展开剩余62%为了贴合上市要求,量化派全力推动“去金融化”转型。2020年11月,其核心贷款平台“信用钱包”摇身变为电商平台“羊小咩”,主打3C数码、美妆护肤等商品销售,同时保留汽车交易撮合业务“消费地图”。从数据看,转型似乎成效显著:2024年金融机构相关收入占比降至3.2%,2025年前五个月更是归零,羊小咩贡献了98.1%的营收,2024年GMV达70.28亿元,前五个月月活用户达93.70万人。
但这场“去金融化”更像一场表面文章。量化派在招股书中宣称已终止与金融机构的撮合协议,关闭羊小咩上的金融交易入口,甚至向监管承诺不再开展相关业务。然而,其关联方仍在背后延续金融业务链条。小贷平台“便荔卡包”的商城页面可直接跳转至羊小咩,用户通过该渠道即可申请小额贷款购物,而“便荔卡包”的运营方北京自牧云创、鹰潭广达,实控人均为量化派创始人周灏——前者是量化派关联公司量科邦的全资子公司,后者由前者持股40%。
更直接的关联体现在财务数据上。2024年末至2025年5月末,量化派的应收账款净额从6.79亿元增至7.56亿元,公司直言“主要因鹰潭广达的应收账款增加所致”。这背后是羊小咩用户购物时可选择鹰潭广达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务,量化派则据此向后者收取费用,金融业务的收益仍在通过关联交易流向上市公司主体。
电商主业的运营乱象更让量化派的转型逻辑站不住脚。羊小咩平台商品价格远超主流渠道,一款“咩咩自营”的小米15Pro(12+256)售价5869元,而京东小米旗舰店同款仅售4799元,溢价超22%。高价背后还暗藏套现灰色链条,多名消费者投诉称,在羊小咩购得商品后,会接到陌生电话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,疑似平台引导通过购物套现。黑猫投诉平台显示,关于羊小咩的投诉已达2.42万条,近一个月仍有40条新增投诉,集中指向价格虚高与套现诱导问题。
一边是“清零”助贷业务的公开声明,一边是关联方暗度陈仓的小贷服务;一边是电商主业的营收数据,一边是价格虚高、套现疑云的运营乱象。量化派的转型始终游走在合规与争议的边缘。如今第五次递表港交所,面对18.11亿元的对赌负债、与金融业务的“藕断丝连”以及居高不下的用户投诉,这家11年的企业能否打破IPO魔咒,仍是未知数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若不能真正厘清业务边界、解决合规隐患,量化派的上市之路恐怕依旧难行。
来源:九州商业观察
作者:九裘小妹
声明: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,只为传递更多信息!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,风险自担。
发布于:海南省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,炒股配资开平台,十大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